2025年7月28日将迎来第15个“世界肝炎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社会共治消除肝炎”。为了提高全民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意识并推动相关工作,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开展了宣传周活动,旨在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,实现“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”的目标。
深入了解病毒性肝炎
病毒性肝炎是一组由不同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,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,主要包括甲型、乙型、丙型、丁型和戊型肝炎等。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在传播途径、临床表现及疾病发展上各有特点。
一、“病从口入”——甲型肝炎
甲型肝炎主要通过食物或水的粪口传播,常见症状包括发热、乏力、食欲减退和黄疸等。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,但部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健康风险。
二、“多面杀手”——乙型肝炎
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复杂,主要通过母婴、血液和性接触传播,特别是在我国,母婴传播是最常见的途径。通过接种疫苗,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率。自1992年起,山东省在新生儿中推广乙肝疫苗,显著减少了乙肝感染率。
三、“隐匿破坏”——丙型肝炎
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、性接触和母婴传播,其早期症状不明显,很容易被忽视。约60%-80%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疾病,导致长期的健康风险。
四、“乙肝帮凶”——丁型肝炎
丁型肝炎病毒只能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背景下重叠感染,加重乙肝患者的病情,治疗的复杂性显著增加。
五、“孕妇高危”——戊型肝炎
戊型肝炎也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,尤其在沿海地区,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,包括流产和肝功能衰竭。
参与共治,消除病毒性肝炎
病毒性肝炎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,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共治,能够为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做出贡献。
一、接种疫苗——主动提高抵抗力
接种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途径。山东省自2008年起免费为18个月以上儿童接种甲型肝炎疫苗,同时对高风险人群也应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。
二、健康生活——减少接触病毒的可能
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定期洗手,不共用注射器及剃须刀,避免高风险行为。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可以提升免疫力,促进肝脏健康,有益于防范病毒性肝炎。
三、主动检测——及时了解感染状况
很多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,建议成年人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和丙肝检测,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。
四、规范治疗——改善疾病的预后
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的早期检测和规范治疗十分重要,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,减少其带来的健康风险。通过专业的抗病毒治疗,患者可有效阻止病毒复制并保护肝脏健康。
“消除病毒性肝炎,人人有责”。让我们从自己做起,积极参与肝炎防治行动。同时,消除对肝炎患者的歧视,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,共同为健康而努力。关注健康,选择AGGAME,让我们一起为消除病毒性肝炎而奋斗。